关于古道
联系我们

地址:中国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写字楼1座614-616

Tel:+86-10-65051177

Fax:+86-10-65058988

E-mail:soongs@soongsart.com

 
您的位置:首页 >> 相关新闻 >> 行业新闻

“金絲鐵線——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”




2017年11月12日,由故宮博物院主辦,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、上海博物館、龍泉青瓷博物館、山東博物館、首都博物館協辦的“金絲鐵線——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”在延禧宮西配殿一層展廳開幕,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8月31日。
 
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,汝窯、官窯、哥窯、定窯、鈞窯合稱為“五大名窯”。故宮博物院是現收藏傳世“五大名窯”瓷器數量最多、品質最精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,且多數藏品屬於原清宮舊藏,可謂流傳有緒、自成體系。為了對“五大名窯”瓷器進行全面深入研究,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自2010年至2015年先後舉辦了官窯、定窯、鈞窯、汝窯瓷器特展,今年又推出此系列展的最後一個“金絲鐵線——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”。


 
在“五大名窯”中,由於燒造傳世哥窯瓷器的窯址至今尚未被發現,致使學術界對哥窯有諸多說法。傳世哥窯瓷器一般胎色較深,釉色有青灰、粉青、米黃等,釉層凝厚如脂,釉面潤澤如酥,而且基本都開有大小、深淺不一的裂紋,俗稱“金絲鐵線”。器物除碗、盤、洗等以外,其他多為仿商周青銅禮器造型,如鼎式爐、簋式爐、貫耳瓶等,給人以古樸典雅之美感。目前,它們主要收藏在故宮博物院、臺北故宮、英國大英博物館(含大維德基金會)、上海博物館等單位。20世紀50年代以來,在對一些古代墓葬、窖藏和瓷窯遺址開展的考古發掘中,出土了一些青釉帶開片的瓷器,為進一步厘清哥窯研究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 
自明代以來,人們對哥窯瓷器產地的認識始終未統一。哥窯瓷器產于龍泉、系章生一所燒的說法自明代嘉靖年間開始出現。至萬曆年間,又出現哥窯瓷器產於杭州鳳凰山下、所用原料和南宋官窯瓷器相同的觀點。對於傳世哥窯瓷器的產地,目前陶瓷學界仍存在爭議。部分專家認為傳世哥窯瓷器系杭州鳳凰山老虎洞窯所燒造,老虎洞窯即南宋修內司官窯舊址。也有專家提出“傳世哥窯”與文獻記載的“哥窯”並非同一概念,文獻描述的哥窯瓷器特徵與龍泉地區出土的黑胎青瓷相符。對於哥窯的生產年代,也有“宋代說”、“元代說”等不同觀點。這些問題的厘清,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和科學研究。
 
哥窯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,明、清至今,一直被視作名瓷而進行仿燒。從傳世和考古發掘獲得的實物看,景德鎮禦器(窯)廠在明代宣德年間已成功仿燒哥窯瓷器,清代雍正、乾隆時期達到興盛。一些地方窯受哥窯瓷器影響,也曾結合當地實際燒造出頗具地方特色的開片釉產品,如江蘇宜興窯、廣東石灣窯、福建漳州窯等。明、清兩代仿哥窯(釉)瓷器,一般著重仿釉色和開片裝飾,造型既有簋式爐、貫耳瓶、八方杯、葵花式洗等仿哥窯產品者,也有當時流行的各種式樣,如筆山、水丞、象棋等文房用品,以及花觚、葫蘆瓶、杏圓瓶、琮式瓶等陳設器。


 
本展覽共展出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哥窯和仿哥窯(釉)瓷器113件(套),以及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、上海博物館、龍泉青瓷博物館、山東博物館、首都博物館等六家文博單位商借的57件(套)傳世或出土的與哥窯相關的瓷器和瓷片標本、修復品,以期較全面地反映哥窯瓷器的風貌。展覽共分三個單元,分別為:累世遺珍——傳世與出土哥窯、哥(官)窯型瓷器,窯址之謎——哥窯與老虎洞窯、龍泉窯的關係,餘韻綿長——哥窯瓷器對後世的影響。展出的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哥窯灰青釉膽式瓶、灰青釉凸弦紋瓶、灰青釉魚耳簋式爐、米黃釉葵花式洗、灰青釉菊花式盤、灰青釉葵花式盤、明代宣德仿哥釉碗、清代雍正仿哥釉五嶽花插,上海博物館藏傳世哥窯米黃釉五足爐、任氏墓出土灰青釉貫耳瓶,山東省博物館藏傳世哥窯灰青釉淺盤等,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。


 
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舉辦以哥窯為主題的大型陳列展覽。為配合此次展覽,由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編輯的《哥瓷雅集——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哥窯瓷器薈萃》已由故宮出版社出版,“故宮博物院哥窯學術研討會”將於1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。相信展覽的舉辦和學術研討會的召開,必將極大推動哥窯研究的深入開展。
 
本展覽不單獨售票,憑故宮門票入院後可免費參觀。

京ICP备11024091号-1